当前位置: 首页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36365.net2017年度工作总结

来源: 36365.net 发布时间:2018-03-08 字体:[ ]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粮食行业紧紧围绕服务“两聚一高”总目标,持续打造“三大品牌”,全面实施“三项工程”,牢牢守住“三条底线”,收储保供、产业转型、依法管粮和从严治党取得新突破,形成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的良好格局,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作出了积极贡献。2016年度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被评为省优秀。市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安全生产工作获省局表彰,“粮政惠民”获市级机关优秀党建服务品牌,第九轮结对帮扶活动获全市优秀单位。
  (一)树立责任意识,收储保供取得新成效
  1. 全力抓好粮食收购工作。各级粮食部门准确分析研判生产形势,严格把握落实国家收购政策,密切关注市场行情动态,提前做好预案、预警、预控,及时启动托市收购政策,坚决杜绝“卖粮难”发生。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购销总量达455万吨,其中托市收购30.1万吨,均创历史新高。一是全力提高粮食收储能力。各地抓住有利时机持续做好“去库存、扩仓容”工作,通过提前轮出储备、利用社会仓容、加强产销衔接、加快仓容建设、组织跨省移库、加大出库拍卖力度等手段,不断增强收储能力。全市共计腾出有效仓容85万吨投入两季收购,满足了农民售粮需要。市政府与上海市粮食局建立粮食产销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力地助推了我市粮食销售。二是全力引导种植结构调整。紧扣市场需求,通过订单收购、发展全产业链联盟等方式,开展优质优价收购,实行分仓储存、分类处置、定向销售,努力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升粮食供给质量,促进种粮农民增收。分解落实优质优价收购任务34万吨,超出省下达任务6000吨。全年优质优价实际收购量超90万吨,仅等级提升就助农增收9000万元。三是全力提升为农服务水平。继续组织国有粮食企业主动与“全托管”种粮组织、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建立紧密型的粮食购销关系,开展以“代整理、代烘干、代质检、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为主的“六代”服务活动,全面推广应用“满意苏粮”APP,对1000亩以上的大户进行上门质量抽检和品质分析,托市收购点全部配备快速检测仪,采取预约收购、优先收购、定点收购等方式,努力让粮农卖上“明白粮”、“放心粮”、“满意粮”。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共对接种粮大户871户,对接面积43.1万亩,对接收购量35万吨。
  2. 持续提升保供稳价水平。一是储备管理规范有序。认真贯彻执行《江苏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进一步减少市级储备粮代储库点,完善储备日常监管、轮换管理及出入库质量检验制度,加强成品粮油储备管理。适度调整储备轮空期限,推进储备品种结构优化,各地轮换工作有序开展。严格落实粮食库存检查,全市各级储备规模落实、数量真实、结构合理、质量良好、调用高效。二是应急、军供体系优化完善。常态化开展粮食应急预案桌面推演,不断巩固提升全市粮食应急处置能力和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军粮供应“五位一体”军民融合发展进程,努力构建“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拉得出、打得响的全天候军粮供应保障体系,全市投入853万元维修改造军粮供应网点,改造仓容9000吨,维修营业室730平方米。苏中地区唯一一家区域性军粮配送中心项目落户如皋军供站。三是放心消费深入推进。持续推进“半小时放心粮油消费圈”建设,优化提质,强化监管,以县为单位落实创建监管责任,在保持总量不减的情况下实行网格化管理,新创建“放心粮店”2家,全市共计237家。积极发挥考核指标引导作用,落实月巡季查、年终互查制度,完成质量抽检200个样品,近700个批次,及时整改隐患1个,全年未发生粮油质量安全事故,实现从“买得到”到“买得方便”再到“买得放心”转变。
  (二)树立大局意识,产业转型迈出新步伐
  1. 强势推动产业集群建设。紧扣粮食流通发展大势,抢抓政策机遇,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强化粮食流通物质装备和科技创新驱动,夯实产业集群基础。全市共建成仓容16.83万吨,总投资达1.8亿元。一是园区和项目建设推进有力。南通粮食物流中心全面建成投入使用,海安粮食物流中心年处理25万吨小麦加工项目、如皋港长三角粮油精品产业园30万吨仓容建设项目均已进入收尾阶段。海安粮食物流中心年产30万吨饲料项目和中储粮南通直属库12万吨仓储项目正式开工。投资50亿元,占地1600亩,80万吨仓容及24万吨罐容的启东中成粮油项目已开工奠基。全市32个财政补助仓储、烘干、智能化升级项目陆续竣工验收,二是收储体系功能日趋完善。江苏粮油商品交易市场南通分市场在南通市地方粮食储备库正式开市营业,实现交易额6155万元,交易量全省领先。全市收储体系和服务粮农、粮企的功能实现了提升和拓展,低温储粮、净粮储存、水源热泵、秸秆汽化烘干等一批新型储粮技术得到进一步应用,粮食流通新科技应用水平比上年提高3.1%。三是“智慧粮食”应用全面开启。全市已建成的9个数字化粮库和15个收储可视化库点与市、县两级粮食流通综合管理平台全部完成对接。粮食收购、出入库管理实现了一卡通,仓储管理、经营管理、财务结算等各个环节的作业流程信息化进程加快,初步实现可视、可感、可控、可防、可联。
  2. 全面推进产业经济发展。增强服务企业意识,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市场信息和政策支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开拓市场。一是提升产业支持保障力。2017年,为全市粮食行业18家企业19个仓储设施、产后服务中心、质检机构项目争取省以上补助资金6556万元。积极做好我市粮油企业和产品推介工作,先后与上海地区粮食企业签订粮食代储、粮食贸易、粮源基地、仓储建设等项目7个,总投资近6亿元。二是提升科技载体创新力。以实施科技兴粮战略为抓手,扎实推进研发中心、产学研合作平台和高新技术企业三大载体建设,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系统。海安、如皋、如东指导粮油企业与高校专家学者联手,建立智库,推动科技发展再上新台阶。三是提升企业发展竞争力。以整合重组为手段,以做大做强为目标,积极推动国有企业实现质态提升。启东市完成“一企多点”改革;通州区3家国有企业整合方案已经制定,为下一步实现集团化运营做好了准备。2017年,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实现利润2412万元。全市粮油加工业实现总产值329.9亿元,销售收入311.4亿元,利润6.64亿元,均位居全省前列。
  3. 稳步促进一二三产融合。2017年,我们紧紧抓住国家粮食局和财政部启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有利契机,与全产业链联盟建设有机结合,同步推进,进一步释放产业经济活力,拓展行业发展空间,推动粮食生产从重视产量向重视质量和效益转型,努力增加绿色优质产品供给,促进城乡居民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一是联盟建设再升级。在稳定自营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订单建设。实行分块包干、签约服务,更多粮食企业投身全产业链联盟建设,全年新增自营面积1450亩,订单面积14.8万亩,海门、启东两地也启动了全产业链联盟建设。全市粮食规模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全托管”组织覆盖率达到90%,稻米种植实现优质品种全覆盖。经多方协调努力,全市土地流转费用下降200-300元/亩,联盟抗风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二是装备保障再提升。全市11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陆续启动,4家县级质检机构建设启动前的各项人、财、物等准备工作全面就绪,一批先进的装卸设施、烘干除杂、质量检测设备投入使用,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三是品牌打造再强化。地标品牌培育打造取得实质性突破,海安5家重点加工龙头企业获得“海安大米”品牌使用权,实行收购、授权、包装、价格、监管“五统一”,“如东大米”品牌整合实施意见制定出台,品牌价值效益不断提升。积极对接上海、苏南等主销区,搭建展示平台,组织企业赴上海等地参展观展,“长寿之都好稻米”品牌整体效应逐步扩散。如东成功申报“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全市5家企业5个产品通过“中国好粮油”省级评审。
  (三)树立法治意识,依法管粮建立新机制
  1. 突出抓好粮安责任制考核。2017年,在市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粮食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成功完成了首次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考核要求。提请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全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赵闻斌副市长为联席会议召集人,成立了联席会议办公室。先后5次召开考核成员单位联席会议、联络员会议、专题研究会、工作培训会等,全面部署推进我市对上迎考和对下考核工作,明确了“建章立制类确保不失分、操作运作类多增印象分、指标数据类挖潜多得分”的工作原则。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健全责任体系。为把此项工作抓实抓细,确保每项指标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部门和具体责任人,会同14家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了考核工作沟通协调制度和考核组联络员机制,建立了工作QQ群,各县(市、区)也参照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便于具体工作的沟通、协调和落实,形成了工作合力。三是强化协调推进,注重工作质量。由于考核内容广,涉及部门多,部门之间的协调统一是确保考核工作顺利开展的重中之重。在整个迎考期间,密切关注省里最新要求和县里工作进展,做好上下沟通、左右衔接工作,确保整项工作按照序时进度保质保量进行。同时,积极引导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牢牢树立争先创优意识和超前意识,努力做到对上实事求是,对下动真碰硬,始终掌握工作质量和工作节奏,切实起到考核推动工作的目的。
  2. 全面推进法治粮食建设。深入推进执法体制改革,以理顺体制机制为途径,完善执法制度,改进执法方式,提高执法素养,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粮政管理体制。一是推进依法行政。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全面落实政务公开。进一步梳理完善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完成“江苏政务服务网”52项权力清单和1项“不见面公共服务”录入维护。二是完善制度建设。认真贯彻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试点改革要求,确定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事项5项。规范行政行为,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暂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建立《法治综治建设领导责任制度》、《学法用法工作制度》等,适时开展收购资格核查、统计制度执行情况等专项检查工作。三是强化监管效能。采用“四不两直”形式,按“双随机一公开”要求组织开展各类随机抽查、专项检查和突击检查,增强检查针对性和有效性。深入推进智慧监管、信用监管等新型监管方式,加强企业分类监督检查和服务指导,全市203家粮食经营企业获A级守法诚信等级证书。
  3. 切实加强粮食安全监管。认真落实南通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要求,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推进粮食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开展粮食安全隐患“大快严”集中行动,全市共发现问题隐患224个,均提出整改意见并落实整改。一是提升粮食安全意识。加强监督检查和执法组织能力建设,组织参加各级政策法规和行政执法培训52人次。强化对粮食收购、批发、加工和零售等重点环节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坚决打击各类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及时核查群众反映问题,全年共出动检查415次1558人次,检查企业976个次,较好维护了粮食流通市场秩序。三是提高质量监测水平。市质检中心新实验室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完成收获环节小麦、稻谷等800多个原粮样品卫生监测,形成品质数据5800多个。严把军供粮、托市粮、储备等政策性粮油质量关,全年抽检在库粮油142个库点,代表数量101.11万吨,粮油质量抽检覆盖面达100%。主动深入200多位种粮大户田间地头,为种粮大户提供质量快检服务,举办科普讲座。
  (四)树立政治意识,从严治党激发新动力
  1. 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以“两个责任”为核心,明确党组主体责任和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年初召开专题党建会议部署,年中进行督查点评,年末组织专项考核,形成整体联动的党建工作机制。健全基层党建工作“书记抓、抓书记”的责任体系,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制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党内生活各项制度,督促各支部执行好“三会一课”制度,强化党员意识,提高基层党建水平。推动制度化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定期联系慰问结对帮扶村、社区和困难职工、群众。局属企事业单位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城供公司、地储库成功创建南通市文明单位。
  2. 提升行业作风效能。将富民强企奔小康“走帮服”和“百库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实践,突出问题导向,改进作风效能,不断把组织优势、工作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推进服务的动力,努力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粮食干部职工队伍。以粮食系统党员干部为主体,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在启东寅阳镇农武村建立“走帮服”基金10万元;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对接服务当地种粮大户帮助销售小麦;组织村干部赴先进村(社区)学习党建工作、苗木培植和高效农业发展经验;特邀专家教授赴当地举办蔬菜新品种、种植新技术知识讲座;走进工厂、农村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筹集资金购买优质玉米种子免费发放给当地村民。组织爱粮节粮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活动,走访慰问驻通部队,并为部队培训等级厨师。加强系统内人事人才工作,协助企业开展人才招聘,组织企业负责人参加江苏大学EMBA培训,推荐4人申报江苏省粮食行业拔尖人才。我市粮食行业人事人才创新创优案例位列全省第一。
  3. 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年初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明确加强制度执行与创新、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深化专项治理三项重点工作。机关各处室、市直企业层层签订责任书。加强风险防控,组织局机关各处室、直属企事业单位对业务工作事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按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排查廉政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做到常对照常提醒,全年开展廉政谈话18人次。根据市委要求,落实了负责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能处室和联络员,积极配合市委第一、第三巡察组对我局的巡察工作和市人大评议政府部门工作,做到未巡先改、边巡边改、即知即改,有效加强了粮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